礼后,孙阳看着他道:“本将听闻,张公子参与了那些火器的制造,不知此事属实吗?”
“嗯,张某确实在这件事情上出了些力气,不知孙将军此问,是……?”
“呵呵,张公子不要误会。火器于我人族,其利甚大,说它是我族的守护神器也不为过的。虽然演武时,败于其手,但孙某对此只有钦佩之情。当日战败后,孙某便多方打听了一下关于火器的事情,刚刚得知张公子来了军营,便特意赶过来打个招呼,表达一下敬意。”
张恪闻言,赶忙躬身行礼,连声道:“不敢当不敢当,火器的事情,张某只是出了个主意而已。大部分的研究制造工作,都是唐龙宗师带领着我朝的能工巧匠完成的,张某不敢居功。”
孙阳闻言倒是没有与他争辩什么,皱眉想了想后,显得有些欲言又止的样子。不过最终他还是道:“自演武过后,孙某与李如松将军也算不打不相识,孙某在那之后,便和李将军常有往来。有关张公子的事情,还是从他那里知道的。”
张恪点头,表示明白。去年,他和李如松一道从京城带援军北上,也算是共事过的同袍吧。只不过关系嘛,倒也谈不上如何亲近的。但听孙阳所言,李如松想来倒应该是说了自己好话的。孙阳续道:“前不久,孙某接到李将军从京城送来的一封信。在那封信里,李将军隐晦地提到了一件事,让孙某有些在意。孙某听说张公子与唐宗师家交往密切,便想着趁此机会向公子打听一事。不瞒你说,此事已令孙某辗转反侧,夜不能寐多日了。”
张恪与胡不归互望一眼,能令孙阳如此在意的,那应该不是什么小事的。张恪皱眉看着他道:“哦?是和唐宗师有关的吗?孙将军请直言无妨,张某必定知无不言。”
孙阳左右看了看,确定周围没人后,朝他们凑近了些,小声的说了几句。听完后,张恪目光一凝,瞪着对方。孙阳点了点头,又道:“这件事情,各方应该都是讳莫如深的。若不是李将军的来信,隐晦的提及,在此之前,孙某还真的不曾听到过任何风声的。李如松虽然忧心忡忡,但这个事情,显然他是做不了什么的,心忧难解下,才忍不住写信和我提了提。据说皇帝陛下如今和唐家之间似乎关系有些紧张,而唐宗师更是已经命令唐家的所有工坊停工了。对外的说法是,工坊需要做一番整顿。但明眼人一看,便知道唐宗师或许是在借此表明心迹的,但是也有可能唐老他……,唉!”
孙阳没有说完,但张恪已然听明白了:唐宗师也有可能是在向皇帝表达不满。怎么会闹得这么严重的?为什么这么大的事,没人跟他说了?其他人不说,为什么老师的来信中,也没有提及呢?难道,这事儿其实比听到的这些还要严重?以至于老师都不敢跟他说起?皇帝和唐家究竟是为了什么事产生嫌隙的呢?这事儿还确实是很严重的,因为涉及到的双方,是人朝最重要的两个家族。杨家和唐家,绝对是人朝历史最为悠久的两大巨头,没有之三。杨家作为皇家,世享尊贵,自不必说;而唐家,只看唐氏庄园大门上的那副门联:“与国同休”和“安富尊荣”便可见其在人朝的地位,与杨家相比同样是不遑多让的。而若是这两家的关系真的出问题了,那当然是很严峻的情况。也难怪,孙阳会表现出焦躁不安、夜不能寐了。不过,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事儿,实在是太过敏感了,以致于周勃竟然没有对远在北方的张恪提起过只言片语。
张恪有些烦闷的想到:这才刚稍稍的解决了一点外部的威胁,如今内部又有了危机,奈何奈何!正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而相比起来自外部的威胁,内部的问题或许还要更为的凶险和麻烦的。
第15 章 风声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